Sunday, January 24, 2010

芋頭和地瓜-之一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寫一篇或有一部電影是描述一個眷村小孩的小孩與一個農村子弟的故事。

父親這一邊:

隨著政府撤退來台的軍眷住在壅擠的眷村。那房子真的很小,或許只有10坪大。廁所和浴室是眷村共用的,可以想見總是很臭又很髒。爺爺只是一個修飛機的小兵,每次修好飛機就要去試飛,修不好就會了。爺爺又愛賭錢,所以奶奶要去台北幫傭。爺爺把掙來的錢拿去賭博,所以爸爸小時候常常吃豆腐渣炒蛋。我對眷村的印象就是大家都留下很多一輩子也不會用的垃圾,在窮困的環境之下,用過的塑膠袋要洗過晒乾,然後留下來。他們習慣大聲說話,在我耳朵聽起來像是吵架。每次他們講話整個社區都聽得見。心理學上,行為會一種潛移默化給下一代;父親和姑姑都也有同樣的pattern。多年來我一直很痛苦這件事。

這家庭很小,只有四個人。


 

母親這一邊:

外婆是地主的女兒,嫁給一個在台鐵餐車當廚師的外公。當年媒婆說對方工作穩定巴拉巴拉,但是大媳婦不好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曾祖父過世後,舅公們讓外婆誤以為遺產稅多到一輩子也繳不清,讓外婆放棄繼承很大比的地和房子,只得到一小間公寓。我搞不清楚我總空有幾個舅公舅婆、姑婆姑爺、姨丈姨婆。我是以他們的職業或是財產的特徵去記他們。例如,開計程車的那個、開五金行的、養蘭花的、家裡有室內溫水游泳池的、家裡有船屋的、點點點等。

但是那看起來很大的家族並沒有讓對於傳統習俗有很深厚的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四歲時就搬到有好山好水的後山桃花源。我父母是基督教徒,所以我也不懂拜拜。因為每年過年都造成大家的困擾,奶奶很神經質,所以後來我們也不過年了。台東因為沒有親戚,到了國中高中也沒有時間上台北,所以我也不大了解大家庭的一些文化。清明節我們不用掃墓,因為台灣沒有祖先,而且爺爺奶奶是基督徒。


 

No comments: